团学知识

“五讲四美”口号的提出始末

作者:时间:2014/04/06 00:00:00浏览:

    核心提示:“五讲四美”曾经是20世纪80年代风靡一时的流行语。这口号一提出来,很快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公认的指导原则。当年,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参加了这个以“五讲四美”为主要内容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群众性活动。随着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文明礼貌蔚然成风。那么,“五讲四美”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提出来的,对当时社会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一所学校的审美教育与一个人的归纳总结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社会迈入新的历史时期。但是,改革开放伊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造成的道德水平下降和社会风气倒退等极坏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全国还普遍存在着“脏、乱、差”等较为突出的问题。

    重建社会主义道德文明,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是当时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当时的年轻人穿着奇装异服,爆着粗口,甚至纠合起来打群架……这些标榜的特立独行撞击着年轻一代的神经,也让他们成为社会的异类。

    江苏省无锡市三十四中学(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的前身)校领导也注意到该校有些学生也开始模仿社会上的一些所谓的流行风潮,像乱穿戴、怪异发型,甚至逃课、恶作剧、爆粗口、打群架等等,这些后进学生如果不及时引导,势必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校风。有人建议开除这些后进学生,但校方管理层认为,如果学校都不管孩子了,那到了社会上还有谁来管呢?大家认为,堵不如疏,需要想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为此,校方管理层形成共识,既然学生的审美出现了问题,那么就从这点入手来讨论美,来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从而懂得分辨美丑、善恶、真假。

    经过校方的多次商议,三十四中提出了一句简单易记的“三美”口号---思想美、语言美、仪表美,褒扬“纯正、诚实、坦率”,“整洁、相互、大方”和“文明、礼貌、谦逊”的主流价值观,在全校师生中掀起了“三美”学习的高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于是,时任无锡市三十四中学政工组组长徐荣照写了一篇《无锡三十四中学开展“三美”教育》的消息,投递给上海《文汇报》。《文汇报》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并未直接刊发,而是将原稿寄至无锡市教育局,经无锡市教育局核实确认文中所述属实之后,才于1980年6月14日在头版予以刊发。

    半个月之后,《人民日报》“今日谈”栏目发表了《“三美”教育好》的短文。此文引起了《新华日报》记者的关注,特地到学校呆了一个星期,在亲身体验到“三美”教育给学校带来的变化后,再次进行了报道,称无锡市三十四中开了个好头,并明确提出全国大中小学要学习“三美”教育,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此时,共青团中央分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高占祥也注意到这方面的报道,并受到启发。他意识到,需要制定一个简明、针对性强的口号,建立一种易记、易懂、易传播的道德规范,以便在全国青少年中加以推广,重新塑造新时代青年形象。

    高占祥想到了古人在德育时曾提出过“三从四德”,以及孔子曾经说过的“五美四恶”。他找到团中央宣传部的同志一起研究,根据武汉和无锡等城市的一些经验,还有在“文革”前的“五热爱”,提出了在青年中开展“五讲”---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讨论完“五讲”之后,考虑到有些人没有耐心听讲,他们爱美,喜欢美,所以又综合出了“五美”---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仪表美、环境美。

    “五讲五美”提出来后,“五讲”没有人反对。反对集中在“五美”上面,首先是仪表美。这是高占祥始料不及的,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对青年爱美心理的琢磨引起了强烈的反对。有人说,现在的青年已经够臭美的了,袒胸露背,奇装异服,你还提倡仪表美?这到底是要把青年引向何方?高占祥感到很大压力,“这么上纲上线谁也受不了”。接着,有人提出,邓小平刚刚提出艰苦奋斗,强调仪表美是不是强调资产阶级生活方式,这和中央的讲话精神是不是不一致?于是,“仪表美”立刻就被放弃了。

    紧接着,“心灵美”也遭到了质疑。理由是,心灵这种提法有宗教色彩,不能用。高占祥反驳:“马克思的学说能够掌握最革命阶级的千百万人的心灵”,这话可是革命导师列宁同志说的。反对者反问毛泽东同志有没有提到过心灵这个词?高占祥一时间没想出来毛泽东在哪里用过“心灵”,但他想到的是毛泽东没少用“灵魂”这个词---“政治是统帅,是灵魂”。“灵魂比心灵还要有宗教色彩,难道代表毛泽东也有宗教情结?”“心灵美”就这样保住了。

    于是,“五讲五美”就变成了“五讲四美”。高占祥可惜之余,也觉得欣慰。他认为,五讲四美,是道德突破政治,也是解放思想。在当时,“左”的思想还比较严重,提出了美就是一种成功。

    提出“五讲四美”之后,高占祥觉得光靠共青团的系统,活动打不开。在他看来,青年的问题不仅在青年本身,还在于他们的家长老师的言行,还在于全社会风气的引导。他没有想到,正是因为这个想法,“五讲四美”会迅速地变成一场全民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起来。
由青少年到全民的演进

    1980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他说:“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为此,共青团中央努力在亿万青少年中倡导文明素质的提高、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和树立良好的精神风貌与道德水准。

    1981年2月25日,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国伦理学会、中华全国美学学会、中国语言学学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9家单位响应中共中央关于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号召,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精神文明礼貌活动的倡议》,号召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开展以“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和“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为主要内容的“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

    这个倡议立即得到了中宣部、教育部、文化部、卫生部和公安部等单位的响应。2月28日,这5家单位联合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表示支持全国总工会和团中央等9家单位的倡议,并把这项活动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件大事来抓。从此,“五讲四美”活动得到了社会的普遍承认,在全社会广泛开展起来。

    1981年11月30日至12月13日召开的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提出把每年3月作为“全民文明礼貌月”的倡议。

    1982年1月30日,团中央发出《关于1982年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团组织充分发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突击队的作用,把这次“文明礼貌月”作为“五讲四美”活动深入的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安排好,开展好。

    2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根据中央书记处的指示,转发中央宣传部《关于深入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报告》。该报告根据团中央等单位的意见,建议规定每年3月为“全民文明礼貌月”。

    25日,中宣部、团中央等16家单位发出《动员起来,扎扎实实抓好“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联合通知》,要求各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的建议,一定要把今年3月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搞好。

    最初,并没有专门机构负责此事。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从整治“脏乱差”开始---搞好环境卫生,解决一个“脏”字;整顿公共秩序,解决一个“乱”字;提高服务质量,解决一个“差”字。

    2月28日一大早,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挽起袖子,和年轻人一起在北海公园清理路边的乱砖烂瓦;金水桥上,数百名师生细心擦拭着汉白玉栏杆;北京火车站,站务员们甚至把车站大厅里的12盏大吊灯也擦洗得焕然一新。这一天,北京共有200多万人走上街头,打扫卫生,维持交通秩序,宣传文明礼貌,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活动。

    当天晚上,中央领导同志发表开展“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电视广播讲话,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人人讲清洁,人人讲秩序,人人讲礼貌,把我们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清洁美丽。

    十年浩劫后的精神文明建设,正是从整治环境开始,迅速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全民活动。充满激情的人们似乎希望,大扫除也能扫去“文革”留在人们精神和道德上的阴霾。这是一次亿万人民自觉地、热情地、有组织地参加的移风易俗、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其规模之大,社会效果之好,群众影响之深,都是多少年来少有的。

    根据中央领导同志指示,中央宣传部、共青团中央于4月26日至5月4日,在北京召开了“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和17个城市党委的主管书记、宣传部长、团委书记以及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会议总结了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成果和经验,着重讨论了如何经常地、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问题。会议认为,目前,应不失时机地把群众在“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各方面工作上来,努力争取党风、社会风气和社会治安在今年有更大的好转。

    5月28日,中共中央转发《深入持久地开展“五讲四美”活动,争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胜利》---“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总结会议纪要。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极其重要的特征。“五讲四美”活动,以及“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学雷锋活动、义务劳动、军队的“四有三讲两不怕”活动等,都是我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创造的具体方法和形式,要充分肯定,不断充实和提高。这些活动本身,也要逐步做到经常化、制度化,长期坚持下去。

    1982年3月,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街道团委组织开展一项义务服务活动。参加者主要是商业服务业等系统的团员青年及部分中小学生。服务的对象是军属、烈属、孤老户、社会救济户和病残人员及离退休老干部、老知识分子,主要内容是为服务对象送菜、送粮、送煤、送医药及一切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提供方便。该活动得到了团中央的肯定和赞扬。1984年3月5日,团中央发出通知,推广北京市团组织开展的综合包户服务的经验。这项活动为推动社会风气的好转和在实践中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的共产主义教育积累了经验,它将学雷锋活动同本职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严密完整的综合服务网,在服务单位之间、服务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形成了有机联系,并使服务经常化、制度化、系列化,是将党的温暖送到人民心中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这一年的“文明礼貌月”活动声势浩大,效果显著。

    1985年,根据经济改革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央有关部门认为精神文明建设贵在坚持经常,决定不再开展集中的“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引导活动向创建城乡文明单位、加强精神文明的基础性和制度化。
“三热爱”从地方到全团至全国

    团十大以来,共青团把抓好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变社会风气放在首位。随着形势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不断调整。1981年,针对部分青年由于缺乏对党的历史、党的传统的了解,不善于把中国的“昨天”同“今天”,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加以比较,因而对中国、对社会主义、对党产生片面认识,少数人甚至在信仰、信念、信心上发生动摇的情况,团中央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了“我爱祖国我爱党”教育活动。通过学习历史,解决青年实际思想问题,教育青年信任党,热爱党,振奋精神,在困难时期坚定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四化”的信心。各地团委按照团中央的部署,广泛开展了这项活动。团沈阳市委在开展“两热爱”活动中,结合青年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入了爱社会主义制度的教育,使青年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谅党和国家的困难,加深对党和祖国的感情。教育活动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

    1981年11月下旬,团中央批转了团沈阳市委《关于开展“三热爱”教育的情况报告》,向全团推广沈阳的经验。1982年4月,在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的同时,团中央在纪念五四青年节的通知中,提出要对青年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三热爱”教育和经济形势教育,要求以此来巩固扩大“文明礼貌月”的活动成果。强调把重点放在基层,注重实效。

    1982年7月,团中央再次发出通知,继续在青少年中深入开展“三热爱”教育,要求在全国青少年中集中开展一次“学历史、爱祖国、做党的好儿女,当振兴中华的突击队”的教育活动。团中央要求在活动中要抓好4件事:第一,开展中国近现代史、党史的宣讲活动;第二,注重运用当地的历史资料和乡土教材教育青年;第三,组织青年进行社会调查;第四,教育青年以“我为祖国添光彩”的实际行动,把爱国热情落实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来。1982年8月至10月,各地团组织以迎接党的十二大和团的十一大召开为中心口号,在青年中集中开展了“三热爱”教育。

    1983年,团中央把“三热爱”活动融会到“五讲四美”活动当中,并在1月份提出《关于1983年深入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意见》,2月团中央又与中宣部等24家单位联合发出《1983年继续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意见》,并把它作为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活动”的主要内容。中共中央也根据广泛的要求,在第二个“全民文明礼貌月”到来之际,宣布中央成立“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委员会,万里为主任。之后,各省、市、自治区也都分别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委员会。

    “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经历多年的实践,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并逐渐和学雷锋活动融为一体,成为20世纪80年代共青团组织最有影响的活动之一。

    今天,“五讲四美”已成为一个群体性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文明倡导的口号也在与时俱进,然而内在的精髓是不变的。